奎文門,最早為山東濰坊明代建筑,濰縣城東關塢的塢門。1988年重建,奎文門三層,上 書“鳶飛魚躍”,下有“奎文門”三字。“奎文”原意為“奎(星)主文章”,最早見諸漢代的《孝經援神奧》。濰坊在清代涌現296名舉人、81名進
一孔橋位于濰坊市寒亭區高里鎮一孔橋村(也稱一空橋村)南。橋為東西向,橫跨于大圩河故道。始建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金代橋石拱。全石結構,由楔形青石砌成一大券拱,故名一孔橋。橋面寬4.7米,高5米,孔洞跨徑5米。橋面雕
坊子的德日式建筑群是帝國主義侵華歷史見證,近代中國沉重歷史的反映,也是中國近代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和珍貴的人文景觀資源,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和建筑藝術價值。 坊子德日建筑群主要分布在坊子老城區約八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現今保存
臧臺遺址位于青州市何官鄉臧臺村北,西是福水河,北為公路,南與臧臺村相接。南北長約1500米,東西寬約1200米,總面積約18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3米以上,1979年春發現。遺址西南角、西北角各有一大型夯筑臺基。西南角臺基
齊胡公墓,位于邵莊鎮北辛店村西南約300米處,西南距堯王山約1000米,西北距田和墓1000米。其南北各有一條人工開挖的溝渠。該座墓葬現存封土呈覆斗形,封土南北長55米,東西寬40米,高15米。黃、紅土相間夯筑,夯層厚0
鄭康成墓位于高密縣后店鄭公祠北10米處,原有封土高約6米,1978年被當地群眾挖土取平。據說,當時曾發現一墓室,磚砌筑,內無尸骨,只有石釉瓷碗2個,陶盆1個。墓室兩側各有小龕1個,用磚鑲嵌。墓前有碑1座,現俯臥在祠東北1
馬家冢為東漢中期墓葬。位于青州市譚坊鎮馬家冢子村東30米處,現存封土高約15米,底部直徑約30米。1982年春,因村民使封土,扒墓磚,墓室受到毀壞。褚存仁得雕“宜子孫”3字的大型玉璧1件(已被征集入青州博物館)。1982
安致遠墓位于壽光縣紀臺鄉安家莊東。今已被毀。毀墓時,出土安致遠石質印章一枚、石對聯一幅,上聯刻:“日月之行若出其里”,下聯刻:“星辰燦爛若出其中”。墓前的壽壙碑系他生前自撰,今尚存。
西朱封龍山文化古墓位于臨朐縣城南5公里,高出周圍地面2至3米的臺地上,俗稱“锃子崖”。現存面積約5.4萬平方米。東部和西部因改河挖土,已受到嚴重破壞。為龍山文化墓區。1986年,于西南部的斷崖上,發現一座罕見的龍山文化重
商代晚期大型墓地,間有少量漢代墓葬。位于青州市東夏鎮蘇埠屯東埠嶺上。墓群東西約1000米,南北約2000米,總面積約200萬平方米,中心部分高出周圍地面約5米。由于長年取土,嶺中部偏南處形成一片東西方向、寬150米的低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