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正文標題
本報訊 (記者馬宇晗)讓節日文物走出博物館,讓傳統文化走進商圈。8月4日,區文化和旅游局、區商務局、北京民俗博物館、馬蜂窩旅游網、首創郎園station圍繞“愛滿京城 相約幸福”主題,聯合舉辦“我們的節日之七夕遇見博物館”活動,將精彩的“七夕”文化帶給商圈白領。
活動中,北京民俗博物館帶著館藏的“七夕”文物和傳統文化活動走進在首創郎園station良閱城市書房,北京民俗博物館民俗專家賈娟結合文物給園區白領們上了一堂“七夕民俗講座”,詳細講述了“七夕”節的歷史演變和民間習俗。馬蜂窩的達人則做了“全國各地都有哪些七夕傳統民俗”的主題分享,并進行有獎問答。
活動現場還設置了豐富的“七夕”民俗體驗活動,例如鳳仙花染指甲、玩七巧板、投針驗巧、穿針乞巧等。“長這么大,我還真不知道七夕節有這么多民間習俗呢,今天太長知識了。”在園區從事人事管理工作的蘇玫女士告訴記者,“我還體驗了投針和染指甲,感覺特別有意思。我覺得咱們的一些七夕習俗還是應該好好傳承下去。”
當天的活動還通過網絡直播、發布話題等形式,進行了線上的宣傳推廣。朝陽區線上傳統文化推廣品牌——“云賞傳承”主理人帶領云賞傳承官、云賞體驗官以及諸多年輕的網絡用戶,在線上一起欣賞博物館藏品、趣味答題互動等,感受中國傳統節日民俗的魅力。
“我們希望通過先下線上相結合的形式,讓文物藏品走出博物館來到公眾身邊,把朝陽豐富的文化資源分享給公眾,打造沉浸式、共享型、多元化的朝陽商圈文化空間,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朝陽區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朝陽區始終高度重視“博物館之城”建設工作,積極引導區內文博行業單位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開放公眾服務,組織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文化活動。“七夕”佳節期間,除北京民俗博物館外,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館、中國紫檀博物館、北京崇德堂匾額博物館等12家博物館單位都舉辦“七夕”主題活動,以近20場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及展覽,滿足市民多樣化文化需求。
圖片來源于馬蜂窩用戶@無敵飛天象
圖片來源于馬蜂窩用戶@yamishi
下一步,朝陽區將持續在中秋節等重點中華傳統節日開展各類主題文化活動,在促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傳播的同時,加強創新文化與傳統文化的互動,推動文博與時尚消費、國際文化交流活動相結合,打造服務首都、輻射全國的文博新地標。
只是掛旅行社牌子,已經不從事旅行社業務了
為特權開綠燈者,當一查到底,給公眾一個交...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