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目的地 > 景區 > 正文標題
有學者將主要依賴門票漲價賺錢的發展模式,稱之為“門票經濟”。數據顯示,門票收入是陜西省旅游業的支柱,占到旅游總收入的70%左右。這種經營模式的弊端已經引發陜西省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
免費景區聚攏了大量人氣,呈現出一派喜慶熱鬧的景象。記者 劉強攝
A 門票貴影響旅游熱情
“來看了之后,最大的感覺就是很震撼。世界第八大奇跡,確實讓人覺得不虛此行。”老家在陜北的張女士對記者說道,“門票嘛,門票是有些貴。還是針對不同的人吧,有的人可以接受,有的人不可以。”秦兵馬俑博物館的門票實行淡旺季浮動制,淡季120元一人,旺季150元一人。張女士一家三口花去360元,如果是在旺季的話,他們的門票開銷會達到450元人民幣。
據了解,門票偏貴是國內景區的普遍現象。湖南張家界景區門票已近法國盧浮宮的3倍,西藏雅魯藏布江票價是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的6倍。但票價依舊在上漲。統計發現,全國(不含港澳臺)130家5A級景區(非淡季)中,近半數門票價格過百元。價格在100元至200元(含200元)的5A景區占比最多,達35.38%。
據中國旅游研究院與攜程旅行網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從國內游客看,門票支出占旅游消費最重的游客比例較大,達21.92%。而門戶網站上一項超過1000名網友參與的調查顯示,89.2%的網友認為“景區門票太貴了,門票支出已經嚴重影響旅游熱情。”
門票高價的主要原因是景區在開發經營過程中嚴重依賴門票收入,形成了門票經濟。陜西省乃至全國的旅游景區都存在不同的門票經濟狀況。中國門票的平均水平占人均GDP的比例接近1%,是其他國家的10倍以上,堪稱世界第一。據一位西安旅游業的業內人士透露:“對國內絕大多數旅游景區來說,門票收入是其主要經濟支柱。有些知名度較高、集世界遺產地和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于一身的景區,門票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已經達到了一半以上,而有的景區就是靠門票養起來的。”
B 高票價導致惡性循環
高門票苦了游客、也苦了商家。
“門票一貴,游客在其他方面的消費就少了。對這景區周邊商家的生意就會有影響,更會減少游客在整個旅游線路中的消費。”導游張桐對記者說道,“一個2000元的線路,利潤10%可以賺200元。提價后線路報價要3000元,但很多人就不參加了,只好定為2600元,利潤就只有140元了。”旅行團花費水漲船高,游客參團興致隨之減少,一些旅行社為了防止客源流失,只好壓縮自己的利潤空間。長此以往,不可持續。
專家指出,旅游業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是由“吃、住、行、游、娛、購”幾個要素形成的產業集群,當“景區門票”異軍突起,就會發生產業鏈結構變異,導致其他旅游行業的萎縮。游客群體的“平均可自由支配經費”在一定經濟階段是一個常數,由于“門票”花銷過大,必然會扼制游客吃、住、行、娛、購的支出消費。沒有消費市場,旅游相關要素及相關延伸產品就不可能全面發展,始終處于發育不良狀態。
門票經濟是一種依賴剛性收入的經營模式,也是一種“天花板經濟”,有自身的局限性,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說不可持久的。景區運營成本不斷增加,資金投入不斷加大,但門票不可能一漲再漲。過去景區投入少,所以門票便宜,現在投入加大了,門票跟著漲,這是旅游產業發展中不可逾越的一個階段,但長遠來看對于門票的依賴最終是要改變的。
C “大旅游經濟”是發展方向
總結省內外成功景區的運營經驗,邁向“大旅游經濟”,毫無疑問會是陜西省未來文化景區旅游發展的必然選擇。
何謂“大旅游經濟”?業內人士表示,“大旅游”是指商務旅游、節慶旅游、文體旅游、酒店業等多種業態的高度融合。這一概念的提出,必將加速旅游產業化進程,促進旅游資源可持續開發,并能有效地發展當地經濟,促進社會、經濟、文化的協調發展。以著名的“免費西湖”為例。早在2003年,杭州就提出“免費西湖”的理念,對環湖公園景點開始實行免費開放。杭州市審計局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西湖自2003年開始實行免費,景區每年因此直接減少門票收入2530萬元,但公園免費帶動了景區商業網點經營價值的提升,通過拍賣、出租或承包景區商業網點經營權等市場化手段,不僅抵補了損失的門票收入,免費開放使景區管理部門增收逾億元,帶動了杭州旅游產業新增經濟效益上百億元。
作為西安當地最大的旅游集團,西安曲江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也是踐行“大旅游經濟”的發展模式,公司旗下的曲江文化遺址公園亦是免費開放。以“歷史文化旅游景區集成運營”為主軸,以對外開展智力輸出與管理輸出為雙輪驅動,以文化旅游餐飲、酒店、演出、交通、商品、節慶、會員服務、渠道營銷為特色的八大特色模塊。正是因為沒有走“門票經濟”的路子,曲江文旅才能在2006年國務院實施《風景名勝區條例》規定“景區門票不能作為上市主體的收入”后,依然成功上市。“大旅游經濟”使曲江文旅做到了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并形成自身的品牌和影響力。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為文化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近日,婁勤儉省長在2014年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中亦明確指出:“大力促進文化產業、現代服務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挖掘人文底蘊,創新體制機制,積極培育文化市場主體,加快實施30個重大文化項目,力爭文化產業增長25%以上。”文化景區旅游要為陜西省的文化產業、經濟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就必須創新體制機制,就必須要打破“唯門票經濟”,邁向“大旅游經濟”。
0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
0
0
0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