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坊七巷地處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兩旁從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條坊巷的概稱。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是:楊橋巷郎官巷安民巷黃巷塔巷宮巷吉庇巷。在這個街區內,坊巷縱橫,石板鋪地布局嚴謹,匠藝奇巧不少還綴以亭臺樓閣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觀于一體。許多民居的門窗漏花采用鏤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豐富的圖案雕飾,精巧的門框花座柱桿隨處可見,集中體現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藝和特色,被建筑界譽為規模龐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館”。三坊七巷人杰地靈,歷代眾多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從這里走向輝煌。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審知羅城,羅城南面以安泰河為界,政治中心與貴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區及商業區居城南,同時強調中軸對稱,城南中軸兩邊,分段圍墻,這些居民成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衣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舊名通潮巷。坊中16號為清嘉慶進士鄭鵬程居宅,其中的衣錦坊水榭戲臺最具特色。這是一個木構單層平臺,四柱單開間,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為閣樓。于此觀看戲劇演出,水清風清音清,具有聲學原理和美學價值,是福州市唯一現存的水榭戲臺。文儒坊是第二坊。明代抗倭名將張經,清代名將福建提督臺灣總兵甘國寶也居住在這里。清代飲譽全國的“民進士”之家五代都中進士陳承裘故居也在坊內。光祿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光祿坊名勝以光祿吟臺最為有名,擅池臺亭石花木之勝,以及宋至清摩崖題刻多處,1961年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光祿吟臺西荔枝樹下,原有石刻“鶴磴”,是紀念林則徐晚年放鶴處。楊橋路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條巷。冰心小時候在這里居住過,我的故鄉中,亦對故居有生動的描述。郎官巷,在楊橋巷南,南后街的東側。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的故居坐落在巷內。今呼塔巷,以閩國時建育王塔院于此也。黃巷在塔巷之南。巷內歷代多住儒林學士人文薈萃,成為文化名人和社會名流的集居地。
更多相關博文
白龍潭(2019-11-02)
真武廟(2019-11-02)
焦作市凈影風景區(2019-11-02)
陪嫁妝村(2019-11-02)
鳳凰嶺(2019-11-02)
云臺天瀑(2019-11-01)
錦繡云臺溫泉山莊(2019-11-01)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