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齡門檻、隱形消費、行程緊張……老年人出門旅游,常常遇到這樣不愉快的事,不過將來這些亂象有望大大減少。近日,國家旅游局發布公告稱,《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務規范》(以下簡稱《規范》)行業標準自9月1日起實施。
業內人士表示,《規范》的出臺將讓旅行社在運營老年旅游團時有據可依,對于低價招攬老年人報名、旅途中強制消費等亂象都有了制約條款,為老年人出游撐起“保護傘”。
窘境:老年人旅游有困擾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老年人出游的需求逐漸凸顯。據全國老齡辦統計,目前我國老齡人口已經超過兩億,老年旅游者數量已占全國旅游總人數的20%以上。攜程旅行網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每位老人一年平均出游3次,每次旅游消費1500元來算,中國老年旅游市場規模達到近10000億,前景十分廣闊。
在巨大的市場蛋糕面前,老年游市場卻存在硬件設施不到位,軟件服務跟不上等問題。據業內人士估算,除了少數“爸媽游”、“夕陽紅”產品,目前市場上90%以上的旅游團產品并不是專門為老年人開發、服務的,也不符合“國標”規范,更有甚者還出現了“歧視”老年人的情況。不少旅行社因擔心承擔風險,設置年齡門檻拒收老年人或要求簽署免責協議,保險公司甚至不承保。
辛苦了一輩子想出門看看卻不受待見,成了中國“銀發族”及其子女的無奈。
新規:專治老年游各種“不服”
針對上述混亂現象,新規制訂了一系列老年旅游服務規范:75歲以上老人報團,應請成年直系家屬簽字,且宜由成年家屬陪同;老年游連續游覽時間不宜超過3小時,連續乘車時間不超過3小時;此外,老年團的領隊要具備物理救護技能,需掌握老年心理保健、健康管理知識等。
新規尤其提到,對于包機、包船、旅游專列和100人以上的老年旅游團應配備隨團醫生服務。隨團醫生的職責是在旅途中為老年旅游者講解保健知識,隨時接受咨詢,包括提醒老年旅游者注意飲食平衡、及時增減衣物、注意休息、避免過度疲勞等。在老年旅游者遭遇突發病情或意外事故時,隨團醫生應對病人和傷者進行緊急救護,并應在專業醫護人員到達后做好協助救護工作。
業內人士認為,新規的公布對于旅游機構而言,如何深耕細分市場、升級改進產品有了方向;對于消費者而言,應該如何選擇老年游產品心里有了底。不過,從法律角度來說,新規僅僅是一部旅游行業推薦性標準,不具有強制性。也就是說,只有當旅行社和游客將該標準約定在旅游合同中,才具有法律約束力。
游客:老年人出游安全感提高
對于《規范》的出臺,最關心的莫過于老年人和他們的兒女了。
對于《規范》,今年65歲、愛好旅游的張阿姨看得很認真。、她告訴記者,《規范》主要從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和身體條件出發,既實用又接地氣。比如《規范》里的“整個行程應節奏舒緩,連續乘坐汽車時間不應超過3個小時,每個景點應安排充裕的游覽時間。”就是針對老年人如廁習慣而設定的。
張阿姨告訴記者,前段時間,她跟老伴報團去海南游玩,6天的旅程讓倆人玩得盡興之余也有些疲勞,因為有的景點之間隔得比較遠,需要坐很長時間的車,“‘上車睡覺,下車拍照’,長途汽車一坐就是三四個小時,累得都沒心思看風景了,有時候剛玩10分鐘,導游就催著走。”張阿姨說:“老年人旅途中總會遇上這樣那樣的問題,9月份以后,相信我們的行程會比以前舒適得多。”
因為工作原因,很多子女無法陪伴父母出游,報團成為他們唯一的選擇。在一家旅行社門店里,市民周亮正在給母親挑選赴日賞花游產品。他告訴記者,父母上了年紀,長時間坐車會身體不適,《規范》對于游覽時間和乘車時間的限定,對這個情況的改善將有所幫助。
業內:針對老年人需求開發市場
即將實施的《規范》對旅游企業會產生影響嗎?市內多家旅行社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將針對相關條款,調整“銀發族”旅游產品線路。
其實,在長春旅游業內,對于老年人出游也早就非常重視,對于上了年紀的游客,在簽訂合同時都會有一定的說明和措施,并提醒老年游客相關的注意事項。而此次出臺的《規范》,則更好地落實在紙面上,形成強有力的款項和支撐。
“只有考慮到老年人出行的痛點和特殊需求,才能更加精準地開發老年游市場。”據攜程旅行網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攜程旅行網推出的600多條“爸媽放心游”產品中,2016年春節的報名訂單同比就增長100%,熱門的國內外線路甚至累計有數萬人出游,“節后通過攜程報名出游的游客中,老年人比例直線上升,一些熱門線路達到40%。”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