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家作者 > 正文標題
如上篇文章的開篇所說,我的文章只代表我的個人觀點,因為水平和能力有限,難免會和讀者們有一些觀點沖突。我寫文章的目的是為了記錄、分享和交流,不是為了強行定義或者是改變讀者們的想法,還望大家理解和包容。
技術理念篇
1、大數據的理念。談到這個理念,套用一個比較趣味的新名詞——細思極恐。仔細想一下,大數據理念不僅可以關聯前文我提到的大多數的技術手段,而且對于技術成果的價值衡量是有很重要的指導性與決策性意義的。關于旅游業大數據的文章,我其實寫過不止一篇,大家有興趣可以翻看我之前的文章,這里我就做一點補充。需要補充的主要是在文旅行業進行信息化建設和運營之前,在做頂層規劃的階段,必須要和大數據理念進行結合。包括所選擇的技術手段,能否形成數據的產出和類別劃分;技術手段對數據的精準性、實時性的控制力;技術手段對數據的安全性、傳輸穩定性的保障;技術手段對數據的橫向獲取能力、縱向的延展能力;進入運營階段后,數據的分析模型、數據的表現形態、數據與人工之間的銜接以及數據是否可以產生商業模式等。
2、社會化媒體(SNS)的理念。前幾年,我收到很多目的地的培訓邀請,希望我為同行們介紹一下有關“新媒體”的概念。我一直在琢磨“新媒體”這個詞語的準確含義,也和邀請方進行溝通,最后發現,其實大家希望了解的就是基于“社會化媒體”的平臺情況。我并不認為社會化媒體是一個新的概念,在我的認識中,國內最早的一批互聯網平臺,就是社會化媒體,只不過當時的形態相比現今,內容產出方式和互動形式上顯得更加簡單而已。隨著技術的發展和硬件設備的迭代,以及對原有社會化媒體平臺的不斷提升,我們才形成了今天看到的微博、微信和各類APP。應該說,文旅行業是最適合社會化媒體理念發揮價值的“空間”,也是容易利用社會化媒體獲取最大產出或回報的行業,尤其是在我們的公共服務和營銷板塊。從原有的單向采編和輸出內容,逐步已經進入了雙向甚至多向的內容生產階段。而且在互動的即時性方面,有了質的變化。但需要看到的是,社會化媒體的理念是一把雙刃劍,與之對應的策略、規范也要盡快整理和掌握。
3、區塊鏈理念。2018年,區塊鏈的話題甚囂塵上。之所以這么說,是我覺得它的作用和概念被夸大了!皡^塊”和“鏈”的道理,其實大家都明白,旅游行業也一直是這么在做的,沒有太大熱炒的價值。但融合、共享與合作的思路卻是值得借鑒的工作準則。不管是之前的智慧旅游也好,還是現在逐漸顯露端倪的智慧文旅也罷,“鏈條”的形態越來越明顯,而且各項工作從行業內到跨行業,都在穩健的推進中。這里需要提醒的也不過就一點,那就是慣性的思維可能給我們帶來的阻力。這段時間,團隊內部一直在強調我們視角高度的問題。對于欣欣旅游的團隊來說,我們的優勢在于將信息化技術和對旅游業的理解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但面臨文旅合并以及企業戰略調整為目的地之后,這個優勢有時候會成為大家思考和討論過程中的羈絆。無論是不是區塊鏈理論在發揮作用,我們都應該明白現狀,融合、共享與合作的情境下,很多對成果和價值的評估角度也在發生變化,這就會直接影響需求的改變。所以,產品與服務也需要做對應的調整。
4、DSP(需求方平臺或精準營銷平臺)的理念。其實嚴格說,這也屬于大數據理念應用的一個范例。旅游行業對精準營銷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在我的印象中,應該是在2002年左右開始,很多旅行社從業者就在通過搜索引擎競價模式進行廣告投放。作為原先百度的代理商企業,旅游行業給百度競價部門貢獻的年收入應該在所有行業中的前五位。當今日頭條橫空出世之后,越來越多的目的地主管部門也參與到了精準營銷的行列。諸如山東、西安等目的地都做了很多利用DSP的經典案例。我覺得,現在行業中關于DSP理念的利用,依然還有提升空間,比如可以看到的國內各級目的地在投入的“一部手機游”項目,這是可以考慮利用DSP理念做一些運營變化的。但要注意的是,不能照搬今日頭條的運營模式,在信息推薦的算法上最好考慮一下不同的方法。當然,也需要足夠的耐心。
5、電子商務的理念。這個毋庸多說,也是在旅游行業應用很廣泛的。從原有的傳統旅游領域概念,到現在的旅游+農業、旅游+文化、旅游+體育、旅游+教育、旅游+工業等,最終體現經濟價值,這是必然要選擇的互聯網理念。不記得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前國家旅游局將電子商務作為4A以上級景區評審和復查的一個標準。不過之前的觀察中,很多景區只是做了一套系統,作為評A的一個的分項,真正能用好的不多。而且關于目的地電商,也經歷了一系列的演變。從最早的B-C散客到后來的B-B,現在又逐漸回歸B-C的市場。隨著目的地旅游資源運營向集團化的轉變,未來電子商務的工作將會受到更務實的關注。另外,需要提到的就是扶貧和鄉村振興的話題。在相關文件中,都有提到農業+電商的發展理念,而我現在所在的團隊,也正在推出一個旅游+農業+電商的鄉村扶貧模式,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和我一起討論。
以上內容是從手段和理念兩個層面對文旅行業的信息化工作進行的闡述。除此之外,還需要分享給大家的技術與文旅融合中需要注意的幾點。
首先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技術到底是不是個問題?這個話題經常會形成爭論。爭論雙方的代表其實站的角度不同,一個從宏觀理論層面,一個從微觀實踐層面,沒有對錯之分。我一直的看法是,當技術成為問題的時候,那是能力的原因導致;當說技術不是問題的時候,那是用未來發展的眼光對待。我看過很多項目,確實在投入上很大,重視程度也很高,給予的資源配置也很好,但最終倒在從零到一的路上,也就是一開始對技術的工作就沒做好充分準備。說實話,在這個話題的爭論中,我更傾向于先做好微觀層面的事兒。如果要做一個總結,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不要因為技術問題而畏懼或停滯;但在前期準備和實施的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技術!
其次是要清楚行業的主導和輔助之間的關系。我一直的觀點是,先有需求,才有應用!未來文旅行業的信息化工作中,一定是應該先立足于行業本身,然后才是考慮該對應的技術手段或技術理念。我經常會發現有些同行們將本末倒置,這里就不展開了。
再次,根據這些年對行業的觀察,我認為一個目的地的信息化工作,一定不可能是由某一家服務商可以全部完成的。術業有專攻,尺有所長,寸有所短,如果只是因為憑借著名氣、資金實力或者方案的好壞,就去判斷服務商的能力,那必然會讓后面的工作出現很多常識性的問題。我就曾經在很多地方的智慧旅游項目評審中,看到過大量方案內容雷同的情況。也見過濫竽充數的服務商做出的爛尾項目,而這些濫竽充數者中,不乏知名度、實力較高的同行企業。
關于技術的話題,差不多就寫完了,感謝同業中的一些朋友平時給予的創作靈感,尤其要感謝江西省文旅廳信息中心的劉康主任。關于這個話題我們討論了挺久,里面部分內容是在一起探討的基礎上進行整理和修正。
我的個人公眾號是lu-sean1,個人微信號是lu-sean。我的文章歡迎轉載,也感謝大家推薦和轉發,但請注明作者與出處。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