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目的地 > 景區 > 正文標題
位于今天陜西省扶風縣、岐山縣一帶的周原遺址,東西長70公里、南北寬約20公里,為公元前11世紀至前8世紀的一座大型古遺址,作為周文化的發祥地和滅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歷來為世人所矚目。記者昨天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由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周原博物館聯合組成的考古隊,對周原遺址歷時半年的踏查、勘探、航拍等考古調查近日結束,取得一批極其重要的考古新成果。
據悉,這是周原遺址迄今最為全面系統的一次考古調查,旨在探尋周原遺址商周時期的聚落布局,調查總面積約50平方公里,調查斷坎600條,記錄遺存采集點近3000個,獲得了一批豐富的商周時期聚落布局資料。
周原考古首次確認發現周城
經過全方位的考古調查,考古隊在周原遺址新發現了多處城墻遺存。聯合考古隊在上世紀80年代于鳳雛南及賀家北發現的兩段夯土墻基礎上,通過航片分析與勘查判斷,確認在周原遺址首次發現了一座西周晚期的城。這座城東西長約1510米,南北寬約640米,面積近90萬平方米。
為古公亶父遷岐之地添新證
考古人員在周原遺址共發現大型夯土建筑近40座。在其中一大型建筑區內,發現了一條石鋪道路,路面鋪設細碎石子。最令人關注的是,過去曾在云塘西南發現過一塊空心磚,而這次又發現了兩塊空心磚。
專家介紹說,空心磚為先周時期高等級大型夯土建筑的建材。這三塊空心磚處于鳳雛東南至禮村北壕及齊家溝東岸一帶,專家由此推斷,這一帶存在有先周時期的大型夯土建筑,為周原遺址為古公亶父遷岐之地增添了新證據。
據記載,3000多年前,為避西方族眾的攻擾,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即周太王)率族人遷居到岐山。
首次發現了手工漆木器作坊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種建榮說,調查發現了36處手工作坊,使該遺址發現的手工作坊遺存累計達56處,其中成規模的28處,涉及鑄銅作坊、制骨作坊、角器作坊、玉石器作坊、蚌器或漆木器作坊、制陶作坊6大類。
在齊家溝東岸面積約1.1平方公里的范圍內,考古新發現一個集中連片分布著6類6個作坊的“手工作坊園區”。專家說,作坊產品均較單一,說明當時的周人手工藝非常發達,專業化程度很高。不少陶器或石器上刻著“王”字,種建榮說,這或說明這一作坊區與王室有著密切的聯系。在這些手工作坊里,考古人員首次發現了漆木器作坊,而當時漆木器上的裝飾物竟然是蚌器。
9座大墓分布類同安陽“殷墟”
目前,在周原遺址共確認墓地和零散墓葬點77處,其中墓地64處,其中有西周墓地56處、商文化京當型4處、先周墓地4處。
種建榮說,“尤為重要的是,在7處墓地中發現、記錄了9座帶墓道的大墓。已發掘的3座等級規模相當,年代為西周中晚期,但葬俗有異,墓主族屬有別。”據介紹,商周時期有帶墓道大墓的墓地,一個聚落一般只有一兩處,只有殷墟45座帶墓道大墓分置在11處墓地。而周原遺址發現的這些帶墓道大墓分布特點與殷墟類同。 本報駐陜記者 韓宏(本報西安1月11日專電)
0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
0
0
0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