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目的地 > 景區 > 正文標題
這則新聞的影響,從新華社給予的報道規模可見一斑。新華社不僅連續追蹤了對于火災的損失評估和事故分析,而且以“新華時評”發表評論文章《痛心大火,留下多少追問》。作者白靖利為新華社云南分社的記者,他在為大火造成的損失扼腕嘆息的同時,也提出關于古城以及古建筑保護和開發的追問:古城消防措施長期存在短板,“各地在重視的旗幟下,究竟是否制定出了真正有效的消防方案?如果經不起實際的檢驗,種種所謂的‘專門預案’是否有流于形式之嫌?”
這樣的追問并非杞人憂天。因為獨克宗古城大火并非孤例,僅僅去年一年,湖南洪江古城、云南麗江古城、重慶風雨廊橋等古城古跡,都曾遭受祝融之災的摧殘。白靖利的文章指出,雖然土木結構、道路狹窄難題是客觀存在的,有關部門災后的解釋也振振有詞,但是以古城、古建筑等名義向游客收取的維護費和門票不也所獲不菲嗎?這些可以用以改善短板的資源,“最終去向何方?”又“是否有專門的消防支出”呢?
《廣州日報》1月13日對此事的評論,也注意到古城之“利”與古城之“患”之間的聯系。署名李光金的文章《古城過度開發此“火”亦當防》給出一組數據:2012年香格里拉縣實現接待游客七百多萬人,完成旅游總收入70多億元,全都兩位數增長。這令對當地頗為熟悉的云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楊福泉不喜反憂,他認為:“最近七八年來,獨克宗古城發展太快了”。李光金認為,“‘不知疲倦’地工作,不但造成了(古城)‘肌體’的損失,也對其健康有所威脅和破壞。”
詰問也好,診病也罷,若不吸取教訓,災難可能就在下一個夢想之地等著我們。《北京青年報》1月13日的評論《香格里拉大火背后的雙重缺陷》,作者苑廣闊從獨克宗古城在消防設施上存在的“技術缺陷”談起,挖掘出“技術缺陷”背后的“意識缺陷”。這與本報同日時評版的文章《古城之火與我們的憑吊》觀點相近:獨克宗古城的損失慘重至此,恰恰正是一個直白而徹骨的諷刺———“相對于我們曾經擁有的‘財富’,我們所實行的看護,顯得如此漫不經心、敷衍了事”……
原來我們視為珍寶的古城,也不過是嘴上的寵物而已。
然而,也有人不同意做這樣簡單的聯想。寇軍在紅網發表評論,標題就與眾多警醒文章唱了反調。《質疑香格里拉古城火災要“厚道”》,作者認為:“習慣性質疑”看似“覺醒”,實則可能“冤枉好人”甚至“誤傷”其他;獨克宗的繁榮,不僅不是“過度開發”,反而是一種業已成功的模式;用“開發過度”來分析火災的成因,有點“不厚道”——— 喜歡香格里拉的人,不能“既想從‘月光之城’中領略古代的意境,來滿足自己的歷史審美,又不樂意看到當地人從旅游開發中獲取現實的利益”……
最后,我們還是在獨克宗古城這樣的“前世之寶”,究竟是“保護為首”還是“開發為重”上,產生了分歧。
《法制日報》王傳濤的文章《文物保護永遠重于文物開發》觀點很有代表性,作者首先點出獨克宗古城最重大的價值——— 我國保存最好、最大的藏民居群和茶馬古道樞紐。讓這樣的“前世之寶”遭逢大火,燒掉的,可不僅僅是1億元資產和當地居民的生意經,它讓全國人民對傳統文化的慘重損失感到心疼。雖然“旅游開發無原罪”,但是,在陶醉于經濟成就、共享開發紅利的時候,別忘了當代人對于這座古城另外一個重要責任——— 保護文物古跡,保護傳統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的現實載體。
在《人民日報》1月13日對香格里拉大火的關注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關于獨克宗保護與開發中的細節:被網友擔憂著的“明代建筑”——— 阿布老屋,原來實為房主人從附近農村采購了梁柱等主要構件和一些雕刻件而重新建設的,嚴格算起來也只是“清末建筑”;最有文物價值的迪慶州博物館在此次火災中逃過一劫,而許多老街舊屋燒毀后的斷壁殘垣,卻讓人們注意到“古城”里套建“新城”的奇特景象……物質的變化,只是古城“進化”的一個層面,《人民日報》的報道還提示一個容易為我們所忽略的問題:獨克宗古城在消防設施和策略上存在的隱患,其實與一種古城保護思路也有一定關聯性——— 那就是在所謂“古城新用”中,存在不尊重傳統智慧的偏見。
像香格里拉的獨克宗一樣,在全國各地漸成風潮的“古城熱”,將“建筑街巷的古代‘軀殼’和現代使用功能‘擰巴’在一起,造成許多不便甚至安全隱患。”而其背后,“經濟利益的驅使和城市管理的缺失難辭其咎”。從事文物保護工作近20年的專家李鋼說,獨克宗古城里以前的許多建筑空間都被“開發”了,“我們看到的古城還是以前的古城嗎?”
連文物專家都疑惑了。雖然李鋼強調:“無論如何,獨克宗大火應讓重建工作和其他古城的保護者警醒,古城新建新用,必須充分尊重和借鑒傳統智慧!”而他的觀點,與本文標題的概念來源——— 2000年10月身為作家和傳統文化保護先鋒的馮驥才先生,為中國古城會所作的題詞《前世之寶,后世寶之》——— 的理念同氣同聲,但是,如何尊重傳統,如何借鑒傳統文化中的智慧,才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大課題。
0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
0
0
0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