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目的地 > 景區 > 正文標題
昆明萬達旅行社經理陳女士表示,此次事故的發生,除了駕駛員的疏忽外,設置限高桿路段入口沒有提示也是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之一。對此,經開區管委會工作人員表示,將于今日上午,聯合交警五大隊到現場檢查,“若行經路段沒有限高提示,將及時整改”。
游客
大巴快撞上限高桿時司機才急踩剎車
上午10點40分,記者趕到現場時,傷者已被送往醫院。事故現場還留有大量的玻璃碎片。事發地點位于云大西路昆明科技創新園旁,限高桿設立的位置,處于經開路轉入云大西路百米左右的位置。
“撞到限高桿的是一輛高約3米的白色金龍客車。事發時,大巴的車速不快,撞上限高桿后當即停了下來。”目擊者李先生說,“車輛擋風玻璃破碎,左邊倒車鏡也被撞了下來,車輛樓梯及過道上都是碎玻璃。幸好旅客們的傷勢并不嚴重。”旅游大巴出事后被送去修理廠,有人撥打120后,車上的旅客就被送去了醫院。“駕駛員好像沒有受傷。”
上午11點,在云南省交通中心醫院,傷者宋延林正坐在放射科的椅子上等待檢查。今年70歲的宋延林是遼寧人,他和老伴報了一個名為“建通之旅”九日游的旅游團,游覽地點包含了昆明、九鄉、石林、大理、麗江、版納等多個旅游景點。
上午9點左右,他們乘坐萬達旅行社安排的大巴從昆明出發前往九鄉觀光。車上共有21名游客,加上司機和導游一共有23人,大部分游客都來自東北。當車輛行駛到一個路口時,眼看車身過高,無法從限高桿下通過,可司機在車輛快撞上時,才踩了急剎車。
“也不知道司機當時在想什么,車頂那么高,那個限高桿根本就過不去,快撞上了才急剎車。”宋延林回憶,事發時,他和老伴正坐在車廂中部的座椅上。一瞬間,車廂里一陣混亂,伴隨著尖叫聲,只見坐在車輛后排的人全都甩出了座位。由于宋延林和老伴都系了安全帶,只是膝蓋撞到了前排座椅上,出現了瘀青和紅腫,并無大礙。
回憶起車禍現場,當時坐在大巴第一排的周瑤仍心有余悸。“我們眼看著前面有個2.5米限高欄,還沒來得及提醒司機,車子就直接撞上去了,擋風玻璃馬上就裂了,后視鏡直接從窗外飛到了車里來,嚇死人了。”周瑤說,車輛撞上限高桿后,自己的右膝蓋撞到了車內的護欄上,破了皮。所幸的是當時車速不算快,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可能是遮光板拉太低遮擋了司機的視線,或者是司機走神沒看到限高桿。”當時坐在靠前位置的王女士說。
據急診科一主治醫生介紹,該科室共接診14名傷者,傷者的傷情穩定,均為輕微的軟組織挫傷和驚嚇所致的心悸心慌,并沒有受重傷的患者。
同事
當事司機是老駕開了10多年大巴
中午12點,受傷的14名游客都已接受了全面的檢查。安靜的走廊里,不時傳來導游賈女士低沉的電話聲。賈女士說,當時自己背對駕駛員,司機對道路都比較熟悉,也不知道為什么一下子撞了上去。
賈女士表示:“司機擁有10多年的駕齡,算得上是一名老駕了,按理來說,不應該發生這樣的事情。”而這一說法,也在稍后趕來醫院負責運送游客的司機楊師傅口中得到了證實。 “我們是同事,在同一個車隊干了好多年了。”楊師傅說,出事司機是本地人,駕駛旅游大巴已有10多年時間,對昆明的道路也比較熟悉。
在醫院接受治療的旅客稱,事故發生后,駕駛員就一直沒有露面。
旅行社
駕駛員可能有疏忽與路口無限高提示也有關系
“駕駛員沒受傷,是他撥打了120的電話。”萬達旅行社的工作人員說,事故怎么發生的,他們并不清楚。“駕駛員、車輛屬于昆明一旅游汽車公司的,是旅行社的合作伙伴。”對于汽車公司的具體名字、聯系人電話,工作人員表示無法提供。
昨天下午,萬達旅行社的陳經理告訴記者,之所以發生事故,除有駕駛員的疏忽外,限高桿設立路段入口沒有提示也是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之一。
“如果事發地像二環高架一樣有限高提示,那事故可能就不會發生。”陳經理告訴記者,目前旅游汽車公司正在對情況進行調查。“受傷的游客都已做完檢查,基本都是皮外傷,旅行社得知情況后,也第一時間趕到醫院,墊付醫藥費。由于事發時,很多游客沒有系安全帶,現在,旅行社要求旅客在隨后的旅程中系好安全帶。”陳經理介紹,游客大多來自東北,現在還沒有游客提出賠償要求。如有游客提出索賠,等旅程結束后,他們會進行處理。“旅行社已派出駕駛員將游客送到相應的飯店吃午飯。接下來,也將正常安排游客們的旅程。”
新聞延展
路口無限高提示存在安全隱患
經開區管委會:將聯合交警檢查,若有問題及時整改
此次事故的事發地點位于云大西路昆明科技創新園旁,限高桿設立的位置,處于經開路轉入云大西路百米左右的位置。限高桿一側,是連接昆石高速進城方向的匝道。車輛通過限高桿直行,可通行至小板橋或出城。限高桿上,留有不少車輛撞擊后產生的凹陷。
“路口沒有限高提示,太危險了。”在昆明科技創新園上班的朱先生說,去年年底,一輛貨車行至限高桿時,車廂就被卡住了。“當時車流量很大,后面駛來的車輛有可能撞上。”據朱先生回憶,此處的限高桿于去年下半年才裝上。“要是有段時間沒從這條路上走,駕駛員稍不留神,高點的車輛就會撞上去。”
記者在現場采訪的20多分鐘里,就看到2輛貨車在經過限高桿時猛踩了剎車,才沒有撞上限高桿。一輛白色貨車的車廂太高,實在過不去,司機只好原地掉頭,對交通造成一些影響。
記者來到距限高桿百米遠的經開路路口觀察,未發現有任何限高提示。 并且,從經開路看去,可以看到限高杠設立的位置處于下坡路段,2.5米高的限高牌已經彎折后,行經此地的駕駛員很難看清。隨后,記者向昆明市交警支隊五大隊民警了解情況,卻被告知他們未接到有關該事故的報警。
此處的限高桿什么時候設立?設立的目的是什么?經開區管委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去年10月,隨著經開區物流業的發展,市政府針對云大西路的物流車輛較多、造成道路擁堵的問題,要求在云大西路上設立限高桿,限制大車通行。“幾個月來,擁堵情況確實有了好轉。”
不過,在聽到記者對事故現場觀察情況的反饋后,該工作人員表示,將在今日聯合交警五大隊民警,對事發地進行檢查。“如果路段上存在安全隱患,行經路段沒有限高提示,我們將根據交警部門的意見,進行整改。”
繞行提示
經開區交通局工作人員提醒:經開路轉云大西路路段設立限高桿,大車無法經過,需要出城的大型車輛可以沿著經開路往市交警支隊車管所方向行駛,轉入小普路,沿著小普路朝小板橋方向行駛,駛出城區。路程增加大概4公里。(記者 李妍 趙得智)
新聞鏈接
大巴撞限高桿有過血的教訓
2008年1月25日清晨7點左右,從臨滄開往昆明的一輛高4米左右的雙層臥鋪大巴行駛到南二環積善村口,快速從底層匝道駛向上層時,被設置在匝道上的限高鐵架削去車頂,隨后車被倒塌的車頂壓垮。不幸的是,一名40歲左右的臨滄籍男子被倒塌的車頂夾住遇難,6人受輕傷。
0
你可能不是行業專家,但你一定有獨特的觀點和視角,趕緊和業內人士分享吧!
我要投稿
投稿須知
作為行業領先的旅游商業和科技媒體,《文旅界》致力于以獨立的新聞態度,挖掘和報道旅游行業的重要事件,以及影響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模式和新科技,為旅游業者提供專業、及時、深度的旅游信息服務。
無論您是:投放在線廣告、企業招聘、尋求報道、還是投稿爆料、加入評論員,歡迎通過以下方式聯系我們:
0592-6532122
wangjing@cncn.net
欣欣旅行社同業社群招募中,勾搭小編微信號:cncn4021入社群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Copyright © 2025 智旅數文 cncn.net 閩ICP備11015723號-3
0
0
0
0
0
0
0
0
0
0